2000年第1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三个根瘤菌新群的DNA-DNA杂交分析
  阎爱民,陈文新
  2000(1) [摘要(313)]  [PDF 217.33 K (243)]
  
中草药中抗植物病毒TMV活性物质PZ_1作用机理研究
  侯玉霞,李重九,马立新,丁群
  2000(1) [摘要(297)]  [PDF 343.68 K (276)]
  
热带、亚热带自交系与中国温带玉米种质杂交种的研究
  陈彦惠,王利明,戴景瑞
  2000(1) [摘要(376)]  [PDF 373.59 K (414)]
  
冬小麦灌浆期~(14)C的同化、分配与调节
  汤利,米国华,张福锁
  2000(1) [摘要(323)]  [PDF 198.30 K (278)]
  
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氮营养效率的差异
  陈新平,周金池,王兴仁,张福锁
  2000(1) [摘要(283)]  [PDF 208.32 K (249)]
  
普通小麦不同优势杂交种及其亲本之间基因表达差异比较研究
  倪中福,孙其信,吴利民
  2000(1):1-8 [摘要(382)]  [PDF 392.62 K (357)]
  
巴西固氮螺菌Yu62 glnB基因和glnZ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brasilense)是能够与玉米、小麦等许多禾本科作物联合共生的固氮菌,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铵作为固氮作用的调节信号,在固氮螺菌的实际应用中是首要的限制因子,既高浓度的铵对固氮起抑制作用。该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深入地研究其固氮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1]。  国外最近研究表明,在巴西固氮螺菌中,glnB基因编码的PII蛋白是固氮作用所必需的,这与其他固氮菌如肺炎克氏杆菌、荚膜红细菌等完全不同。在不同的铵水平下,PII蛋白通过调节NifA的活性来调控固氮作用[2
  2000(1):9-13 [摘要(362)]  [PDF 291.43 K (313)]
  
巴西固氮螺菌Yu62 glnB基因和glnZ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陈三凤,杨红,王娟,李季伦
  2000(1):9-13 [摘要(340)]  [PDF 291.43 K (293)]
  
三个根瘤菌新群的DNA—DNA杂交分析
  阎爱民 陈文新
  2000(1):14-20 [摘要(313)]  [PDF 217.33 K (457)]
  
中草药中抗植物病毒TMV活性物质PZ1作用机理研究
  侯玉霞,李重九,马立新,丁群
  2000(1):21-24 [摘要(316)]  [PDF 343.68 K (379)]
  
苹果组培苗和温室盆栽苗对火疫病的感病性研究
  李颖章,韩碧文
  2000(1):25-30 [摘要(384)]  [PDF 274.29 K (348)]
  
施硒对钝顶螺旋藻(Sp.-D)品质的影响
  乔玉辉,商树田
  2000(1):31-34 [摘要(342)]  [PDF 187.79 K (295)]
  
一串红种子发育及内含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曾丽,赵梁军,苏立峰
  2000(1):35-38 [摘要(341)]  [PDF 260.24 K (399)]
  
组织切片法观察昆明白小鼠卵丘扩展与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
  2000(1):39-42 [摘要(354)]  [PDF 290.48 K (367)]
  
组织切片法观察昆明白小鼠卵丘扩展与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
  陈勇,夏国良,王海滨,苏友强,傅国栋
  2000(1):39-42 [摘要(303)]  [PDF 290.48 K (279)]
  
春小麦耐热性表现及其评价
  陈希勇,孙其信,孙长征
  2000(1):43-49 [摘要(346)]  [PDF 159.89 K (353)]
  
春小麦耐热性表现及其评价
  2000(1):43-49 [摘要(324)]  [PDF 159.89 K (244)]
  
热带,亚热带自交系与中国温带玉米种质杂交种的研究
  2000(1):50-57 [摘要(356)]  [PDF 373.59 K (405)]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规律研究
  李保云,刘桂芳,王岳光,孙辉,刘广田
  2000(1):58-62 [摘要(386)]  [PDF 303.34 K (322)]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品种淀粉性状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基因型和环境是影响小麦品种品质的重要因素[1~3],对蛋白质数量和质量、淀粉特性和面条等最终产品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6~8,11]。然而,关于基因型和环境对中国小麦品种淀粉性状和面条品质的影响国内外报道甚少。本研究选用适于我国华北和黄淮麦区种植的15个冬小麦品种,在北京、山东、山西三省(市)5个试验点进行一年多点试验,旨在:①研究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环境互作变异对品种面粉及淀粉性状和面条品质的影响;②检测各基因型在不同环境下的平均表现;③评价基因型对环境的敏感性和稳定性。为小麦
  2000(1):63-68 [摘要(339)]  [PDF 266.79 K (251)]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品种淀粉性状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姚大年,李保云,梁荣奇,刘广田
  2000(1):63-68 [摘要(370)]  [PDF 266.79 K (308)]
  
小麦籽粒发育期间旗叶碳同化物的输出和分配特征
  段留生,何钟佩,韩碧文
  2000(1):69-74 [摘要(371)]  [PDF 318.17 K (282)]
  
小麦籽粒发育期间旗叶碳同化物的输出和分配特征
  2000(1):69-74 [摘要(314)]  [PDF 318.17 K (278)]
  
冬小麦灌浆期^14C的同化,分配与调节
  汤利 米国华
  2000(1):75-79 [摘要(331)]  [PDF 198.30 K (283)]
  
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氮营养效率的差异
  近年来, 作物品种(系)间氮肥效应的差异受到人们广泛关注[1,2]。一般认为,不同作物品种(系)的氮营养效率有所差异。人们期望选用氮高效的作物品种(系),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氮肥用量,减少环境污染[3,4]。但在北京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冬小麦和夏玉米不同品种(系)的氮营养效率差异有多大,其对提高氮肥利用率有多大的作用,尚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本试验采用不同的冬小麦 、夏玉米品种(系),研究了它们在不同供氮水平下氮营养效率的差异,以期为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及保持氮素在农业
  2000(1):80-83 [摘要(359)]  [PDF 208.32 K (304)]
  
矿质营养与植物病害关系研究进展
  慕康国,赵秀琴,李健强,刘西莉
  2000(1):84-90 [摘要(336)]  [PDF 163.58 K (959)]
  
可拓集合与农业资源的可拓利用
  陈薇,苏时光
  2000(1):91-95 [摘要(374)]  [PDF 141.44 K (328)]
  
一种求算土壤流动法中动力学参数的数值微分法
  龙怀玉,李韵珠,蒋以超
  2000(1):96-100 [摘要(375)]  [PDF 204.96 K (321)]
  
麦田水热传输的控制效应及非线性特征分析
  农田生态系统处于近地面层,可分为土壤层和作物冠层,是维系于三相物质能量循环转换的界面活动带[1]。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从外界获得的能量主要是净辐射能,用以支出消耗于农田蒸散、空气热交换、加热土壤以及极少部分储存为光合能。净辐射能在系统内部各项的分配比例及规律一直是现代农田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和水文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从近地面层物理机制的角度透视农田生态系统内能量转化和水热传输的规律,分析麦田水热传输的控制效应及其非线性特征,为提高作物水分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解析农田生态系统过
  2000(1):101-104 [摘要(315)]  [PDF 314.57 K (244)]
  
麦田水热传输的控制效应及非线性特征分析
  杨晓光,沈彦俊,张录达
  2000(1):101-104 [摘要(311)]  [PDF 314.57 K (677)]
  
添加钝化剂对污泥堆肥处理中重金属(Cu,Zn,Mn)形态影响
  李国学,孟凡乔,姜华,史雅娟
  2000(1):105-111 [摘要(400)]  [PDF 211.15 K (379)]
  
必宁特可湿性粉剂中莎稗磷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韩丽君,刘丹,范志金,钱传范,江树人,张丽,倪汉文
  2000(1):112-116 [摘要(367)]  [PDF 288.11 K (332)]
  
n-3脂肪酸的代谢和日粮α-亚麻酸强化鸡蛋的研究
  杨彩霞,计成,丁丽敏,戎易
  2000(1):117-122 [摘要(338)]  [PDF 206.07 K (294)]
  
去盲肠鸡和未去盲肠鸡测定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研究
  田河山,丁丽敏,计成,戎易
  2000(1):123-128 [摘要(341)]  [PDF 260.79 K (268)]
  
一种改进的高效高保真的PCR合成鸡球虫总cDNA方法
  cDNA合成是cDNA文库的构建中最关键的一步,合成的cDNA的质量直接影响到cDNA文库的质量。传统的合成方法基本上都利用反转录酶合成第一链cDNA,再用RnaseH酶和Escherichia coli DNA聚合酶合成第二链cDNA,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cDNA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一定限制。如材料的mRNA量不多,传统的方法合成的cDNA量就不足构建cDNA文库;E.coli DNA聚合 酶反应温度不能高于16 ℃(否则易发生“反弹DNA”现象),空间结构复杂的cDNA就很难合成。自Tam等[1]发明利用PCR方法合成cDNA以来,许多学者[2~7]对其进行了改
  2000(1):129-132 [摘要(341)]  [PDF 271.11 K (273)]
  
一种改进的高效高保真的PCR合成鸡球虫总cDNA方法
  蒋建林,蒋金书
  2000(1):129-132 [摘要(317)]  [PDF 271.11 K (251)]